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理论前沿 > 正文

在实践中书写好“职教高考”答卷

发布时间 :2022-04-20来源 :《中国教师报》2022年4月20日14版 浏览量 :

 

近年来,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,其焦点“职教高考”让广大职教学子、家长和教师看到了未来希望之光,也有力缓解了当下的社会教育焦虑。

不过,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,我认为有3个问题不容回避,必须厘清。一是“职教高考”解决的仅仅是学生“出口”问题,而家长和社会焦虑的现实根源却是“入口”问题,由此不得不对另一个沉重话题予以慎思,即“职普分流”;二是“职教高考”本身在考、录各环节仍有诸多限制和不足,比如录取率低、选择面窄、就业歧视等;三是仍存在中、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问题,也就是如何扎实构建“中职优、高职强、衔接紧”的职教体系问题。上述问题可归结为提升形象和提高质量,这也正是教育部提出的2022年职教两大任务。

那么,该如何解决呢?

必须攻克职普分流难题,使入口具有尊严和吸引力。职普分流是当下家长和社会较为关注的环节,笔者认为问题不在于职普分流本身,而在于分流环境的薄弱、分流方式的单一和分流后的对比。

在分流环境上,目前社会尚未真正树立起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,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”这一奠基性理念,抛开体制机制、就业保障等问题,仅从社会认知上来看,对职教显性、隐性的歧视无处不在。

在分流方式上,读普高还是进职校,由中考分数一锤定音。这意味着,职校学生是被中考“淘汰”后无奈之下才委身职教的“特殊群体”,这更似乎意味着,职业教育成为一种专为分数不高的学生而准备的、低于普高的兜底教育。

在分流后的对比上,普高有明确的名校梦想笼罩和牵引、全社会积极阳光的正向期盼,职高却面临着尚不明确的专业选择定位、大众冷漠的怀疑观望。

要科学推进职普分流,就要研究和回答其带来的现实困惑。至少要确保现实中的普高和职高具有一定可比性,尤其在师资队伍、硬件建设、发展前景等方面大体可比。

必须完善“职教高考”制度,使出口具有高度和荣誉感。“职教高考”架起了职高与普高并驾齐驱的梦想之桥,但现阶段“职教高考”制度尚不完善,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“职教高考”制度。

一是要建设一批有声誉、叫得响的职业本科院校,提高职教出口的荣誉感、归属感、目标感。

二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“文化素质+专业技能”“职教高考”及录取制度。在基础文化课考试方面,实行时间、地点、标准全国统一;在专业技能考试方面,实行专业、行业或区域统一;在录取方面,实行全国职业本科、专科统招统录,而不仅仅是限定在本省、本区域录取,更不能限定在几所学校录取。

三是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本科录取率,在国家10%的基础上,向农(林)业、服务业类专业倾斜,向位于“三农”一线的农村中职学校倾斜,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教育振兴。

四是要在政策、制度层面全面消除用人歧视,消除深层次社会偏见,使职教毕业生与普高毕业生在招录、落户、待遇等方面,从理论上的等同等价走向现实中的同等同步。

必须理顺贯通培养体系,使通道具有方向和内驱力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过程不亚于普通高考的“十年寒窗”,需要有前后衔接、体系完整的中职、高职一体化培育过程。鉴于此,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。

一是要有机对接中职、高职、职业本科各层面的专业设置、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,使各环节按照“基础牢固、逐级递进、层层累积、分段深入”的课程安排逻辑有序展开,明确方向,使人才成长历程不错位、不断层、少转弯。

二是要扎实发挥好中职在人才培养中的“立德树人、打牢基础、选择方向”重要作用,增强人才培养内驱力。县级中职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第一道“引桥”,是学生跨进职教的第一扇门,是职普分流的起点。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现实中的一大课题,也是当下中职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,更是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困惑、目标迷茫、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。所以,应立足中职,引导学生选择或瞄准某个专业,珍惜中职、高职、职业本科各学段时光,在衔接、完整、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下顺利成长成才。

三是要顶层设计推进职普融通。职业教育不是某一类人的教育,不是“差生”的“专利”。目前,职普融通在基层尚处于理论层面,少数几个学生因学习障碍等原因由普高转学到职高,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普融通,反而更加“亮化”了职教低人一等的感觉。

通讯地址:湖南长沙市香樟路22号 邮编:410004

技术支持:信息中心  1280以上分辨率效果最佳;

版权所有 ©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 双高校

网站版权归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

未经允许不得复制、镜像